欢迎光临盛廷专业征地拆迁律师网!

华东案例

江苏拆迁系列二十三:商铺拆迁从不足10万到近900万补偿款的飞跃

2013-04-18 15:58  来源:北京市盛廷律师事务所

【事实概要】

   在开国总理周恩来的家乡——淮安,发生了一起令人匪夷所思的咄咄怪事:一个1992年就获得立项的私人投资项目,经过规划、批准、修改、批复……的反复折腾,历经18年光阴,最后竟落得为某上市公司地产项目让了路而被拆迁的结局。

   在这18年里,30亩良田荒草萋萋,当事人更是从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变成一个满头银丝的忧郁汉子。

   1992年,本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

   “1992年,有是一个春天……”这首曾经唱遍长城内外的《春天的故事》也曾让王邵阳(化名)激动不已。也正是这一年,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的王邵阳开始了他的18年投资苦旅。

   这一年,他和同乡刘建军(化名)获知当时的淮阴市经济开发区(现淮安市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正在对外招商,吸引商家前往投资。两个精明的青年人义无反顾地来到开发区,计划开办一座高规格的星级酒店。

   他们的计划得到了时任开发区主任的李厚君的大力支持,该项目很快获得了立项。1992年12月,由淮海建筑设计院承担设计的商贸大楼项目规划图获市经济开发区建设局批准。

   按说,项目很快就可以开工了,但由于项目用地上有居民住宅,开发区没有兑现项目进场的基本条件,于是这个项目开始了马拉松式的死亡之旅。

   1996年4月22日,王邵阳、刘建军终于盼来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发给的建筑执照。但该执照上面却要求他们只能盖六层商贸大楼的底层,理由是项目用地上方有35万伏高压电线,“待协调移线后续建”。

   王邵阳高高兴兴地和刘建军开始施工建设,等了4年多的投资项目总算可以开工建设。

   同年,六层商贸大楼底层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0年,8年努力换来的商贸底层被拆除

   就在这座底层落成后,他们又开始不断敦促大楼上方高压线的移线问题,但迟迟得不到解决。

   一直到了2000年,高压线终于移位。可是,一纸命令要求他们拆掉已经投入使用三年的大楼底层,理由是“两淮路拓展改造”,因为该项目部分位于这条两淮路的规划红线内。

   王邵阳、刘建军为了能够获得开发区对投资项目的继续支持,表现出积极配合的姿态,同意拆除,并在原项目用地上后退重建。不过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开发区上市给予王刘两人的赔付标准却是按照居民住宅标准执行的。

   2001年9月,已经签过房屋拆迁补偿协议的王邵阳觉得自己损失太大,遂向开发区拆迁办递交申请,要求对已拆除大楼商业门面房给予合理补偿。


专业征地拆迁律师团 在线咨询

盛廷专业征地拆迁律师团——主办全国各地征地拆迁纠纷案件

北京市盛廷律师事务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号数码大厦A座512室

版权所有 北京市盛廷律师事务所 Developed 北京拆迁律师网 备案号:京ICP备05083076号-3

律师咨询热线:010-86395993 邮箱:shengtingls@163.com